自罗曼・阿布拉莫维奇出售俱乐部后,切尔西完成了一件近乎 “不可能” 的事:他们斥资 15 亿英镑,将自己从 “各大奖杯的常客” 改造成了 “专注青训项目的俱乐部”。
曾经的切尔西,凭借 “当下即争冠” 的决心让英超对手闻风丧胆;如今的他们,却似乎一心扑在 “为未来铺路” 上。
本赛季的切尔西本应是英超冠军的有力竞争者,也该被视作欧冠赛场的热门球队。但事实是,球队管理层似乎满足于被称赞为 “足坛最精明的引援团队”—— 说白了,就是 “全球最富有的青训发展型俱乐部”。
过去三年投入如此巨额资金,新赛季却仍带着相对保守的目标与预期开启征程,这样的操作实在令人费解。
每当我听到有人称赞切尔西的战略,他们的描述总让切尔西听起来像 “更有钱版的伯恩茅斯”,或是本周末的对手布莱顿。
诚然,切尔西联席体育总监保罗・温斯坦利与全球引援总监萨姆・朱厄尔曾在布莱顿做出过出色的工作 —— 如今的布莱顿已是英超联赛中站稳脚跟的优秀俱乐部 —— 但伦敦西区(切尔西所在地)的球队所面临的 “争冠压力”,本应与布莱顿截然不同。
布莱顿即便最终排名英超第 7 至第 14 位之间,都能收获外界的认可与赞赏。但作为一个见证过 2004 至 2022 年 “铁血切尔西” 的人,我实在困惑:为何极少有评论员和球迷认为,2025-26 赛季的切尔西应该(甚至能够)与利物浦、阿森纳、曼城、皇马以及巴黎圣日耳曼一较高下?
如今外界评判切尔西的标准,已与阿布拉莫维奇时代大相径庭 —— 因为他们躲在了 “长期过渡期” 的幌子下,且每一个转会窗口都在瞄准同类型的年轻球员,让这份 “过渡” 不断延长。对于一支 2021 年才夺得欧冠冠军的球队而言,这样的状态绝非正常。
后阿布拉莫维奇时代的 “重建” 还要持续多久?何时他们才能下定决心,签下那些 “即插即用的顶级球星”—— 用这些球员将球队从联赛第四提升至冠军水准,实现 “青春风暴” 与 “老将经验” 的融合?
最终,切尔西必须组建起一套 “只需小幅调整就能冲击联赛冠军与欧冠奖杯” 的阵容。但从目前来看,他们似乎太过沉迷于 “引援” 本身,短时间内很难实现这一目标。
令人遗憾的是,尽管去年夏天夺得俱乐部世界杯本应是切尔西 “潜力爆发” 的证明,但我仍对这项赛事的含金量存疑 —— 毕竟英超、西甲和意甲的冠军球队并未达到参赛资格。在我看来,这样的 “世界俱乐部冠军” 称号,不过是一句空洞的炫耀。
即便如此,主帅恩佐・马雷斯卡在该项赛事中仍证明了自己的能力:他与 “年度最佳教练” 路易斯・恩里克正面交锋,并最终取胜。巴黎圣日耳曼作为欧洲顶尖球队,本是冲着冠军而来,却被切尔西彻底压制。切尔西在决赛中的战术表现令人印象深刻,而且一支拥有科尔・帕尔默、莫伊塞斯・凯塞多等天才球员的队伍,本就具备 “击败任何对手” 的实力。
击败巴黎本应是切尔西 “新争冠时代开启” 的信号。无论我或其他人对这项国际足联赛事有何看法,切尔西都应从美国(俱乐部世界杯举办地)带回这样的态度:“我们已做好准备,下赛季就要冲击英超和欧冠冠军。”
然而,接下来六周的转会操作却令人费解。
上赛季切尔西的明显短板在门将和中后卫位置。尽管今夏引进了 12 名新援,这两个位置的问题仍未解决,成了球队的 “阿喀琉斯之踵”。
此前有消息称切尔西有意 AC 米兰的法国门将迈克・迈尼昂,但俱乐部给出的态度是 “不愿支付超过 1200 万英镑的转会费”。为何不愿投入?
曼城的操作才是 “有野心的俱乐部” 该有的样子:发现明显短板后立即补强,签下了吉安路易吉・多纳鲁马。为何切尔西从未参与到这位巴黎门将的争夺中?多纳鲁马本可以成为改变切尔西的 “关键引援”。
季前赛中利维・科尔威尔十字韧带受伤,这无疑是重大打击,但作为一名年轻后卫,他本应在 “资深中后卫搭档” 的带领下备战新赛季,而非被推到 “后防核心” 的位置。更何况,即便只有科尔威尔健康,也不足以让切尔西从 “争夺前四” 跃升至 “争夺冠军”。
切尔西没有专注于 “急需补强的位置”,反而沉迷于 “囤积边锋”。
杰米・吉滕斯、年轻球员埃斯特瓦以及亚历杭德罗・加纳乔,均在今夏加盟。此外,他们还与里斯本竞技达成协议,以 4000 万英镑签下 19 岁的若瓦尼・昆达,这位边锋将在 2026 年夏天正式加盟。问题是:12 个月后,为了给昆达腾出位置,本赛季队内的哪位边锋会被放弃?
阵容如此失衡,本赛季的切尔西本就没有争夺联赛冠军的可能。在上周末不敌曼联后,马雷斯卡的表态也显得十分务实,他认为球队 “想要追上利物浦几乎不可能”。
谈及利物浦(上赛季英超冠军)时,马雷斯卡表示:“他们引进的球员,充分体现了俱乐部‘再次冲击英超和欧冠’的决心。” 听完这番话,若认为他是在向自家管理层传递 “信号”,也情有可原。
上赛季初,阿尔内・斯洛特(时任利物浦主帅)曾称切尔西是 “利物浦最强大的对手”—— 当时利物浦能击败切尔西,多少有些运气成分。那场比赛过后,外界普遍认为:只要切尔西能在后续转会窗口引进两三名实力派球员,本赛季就能成为争冠热门。
但新赛季仅五轮,马雷斯卡便有理由对 “引援团队” 感到失望。过去 12 个月,他的工作其实无可挑剔:带领球队在英超实现预期目标,夺得欧协联冠军,还斩获了俱乐部世界杯。
然而最近 10 天,切尔西的表现却一落千丈:战平布伦特福德、接连不敌拜仁慕尼黑与曼联,甚至在对阵林肯城(英甲球队)的比赛中半场便 0-1 落后。本周中,何塞・穆里尼奥将率队重返斯坦福桥(执教其他球队客场挑战切尔西),周末又要对阵利物浦。这段时间堪称 “关键考验期”—— 切尔西要么证明自己仍在 “争冠正轨” 上,要么就会彻底掉队,暴露出 “阵容深度不足” 的致命问题。
阿布拉莫维奇时代的切尔西,始终以 “争夺顶级荣誉” 为目标。那个时代的管理层在 “解雇与聘用教练” 上确实果断甚至残酷,但最终的成绩足以说明一切。
过去,即便曼城取代切尔西成为 “英超财力霸主”,切尔西仍能持续赢得欧洲赛事与国内联赛的冠军 —— 这一点让我十分钦佩。那时的切尔西已建立起与曼联、利物浦相似的 “赢球文化”:即便球队阵容实力平平,任何一个 “无冠赛季” 都会被视作失败。
如今的切尔西却陷入了 “安逸区”:签下大量 17 至 22 岁的年轻球员,与他们签订七年长约。这种操作看似 “精明”—— 既能靠 “巧妙的财务规划” 赢得赞誉,又能为 “球队需要时间成熟” 找到借口,要求外界保持耐心。
过去 21 年间,切尔西凭借自身努力,跻身 “英格兰荣誉榜第四的俱乐部”。
他们能成为全球顶级俱乐部,不仅靠巨额投入,更在于 “主动承担顶级俱乐部应有的年度压力与预期”。
除非切尔西能重拾当年的 “争冠精神”,否则未来每一个赛季,他们都只会满足于 “获得欧冠资格、参与欧冠赛事”,而非 “坚信自己能赢得欧冠冠军”。